最近总收到粉丝私信问:"不上征信的小贷是不是不用还?"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讲讲这个问题。先说结论:不管上不上征信,借贷本质上都是民事合同关系。上周刚听说有个老哥因为网贷没还被冻结了微信支付,这事儿可给我提了个醒——有些后果啊,可能比上征信还麻烦!

现在市面上的贷款产品大致分两类:
有些朋友觉得:"既然查征信报告看不到记录,是不是就能..."(停顿)打住!这个想法危险了!我邻居张三去年借了某平台2万块,以为不上征信就拖着不还。结果呢?
1. 催收骚扰升级:从温柔提醒到爆通讯录,甚至伪造律师函,我见过最夸张的一天打了32个催收电话
2. 支付工具冻结:现在很多网贷和第三方支付平台数据互通,逾期可能直接冻结微信、支付宝账户
3. 大数据留痕:虽然央行征信查不到,但互金协会、百行征信等民间征信系统会有记录,以后想借正规贷款就难了
4. 法律风险:2023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简化了小额诉讼程序,5万元以下的欠款最快30天就能走完诉讼流程
5. 信用修复成本:等你想买房买车时,突然发现因为几百块逾期被列入行业黑名单,补缴欠款+消除影响至少要折腾3个月
如果真的遇到还款困难,千万别玩消失!这里教大家三招:
第一招:主动协商还款方案,现在很多平台支持延期或分期还款
第二招:保留所有沟通记录,电话录音、聊天记录都要存证
第三招:优先偿还年化利率超过36%的部分,法律对高利贷有明确规定
最近网上流传着各种"攻略":
× "逾期三个月自动销账"——纯属扯淡!
× "换个手机号就能逃避催收"——人家早把你通讯录备份了
× "等平台倒闭就不用还"——债权转让了解下?新的催收公司可能更狠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信用是现代社会立足之本。那些劝你"撸口子"的,可不会替你还债!与其整天提心吊胆怕催收,不如踏踏实实做好还款规划。真要遇到套路贷或高利贷,记得保留证据直接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