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在问,用微信私下借钱给未成年人会不会违法?这事儿可大可小,处理不好可能背上法律责任!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未成年借款的法律红线藏在哪儿,微信放款遇到未成年人该怎么办,重点讲讲《民法典》第19条和《刑法》里的隐藏雷区,最后手把手教你避开这些坑。建议收藏备用!
前些天有个真实案例,杭州某借贷平台因为向17岁学生放款2万元,结果被家长举报到银保监会。这事儿闹到最后平台不仅全额退款,还被罚了10万块。那咱们普通人在微信上借钱给未成年,会不会也摊上事儿?
去年江苏就判了个案子,张某通过微信向3名高中生放贷,月息高达15%。最后被定非法经营罪,判了3年半。注意!年利率超过36%就涉嫌高利贷,不管对方是不是未成年。
虽然现在微信没直接放贷功能,但如果用转账备注"借款"、聊天记录作凭证,平台有义务配合司法机关调查。最近深圳法院就有判例,要求腾讯提供相关资金流水记录。
上个月处理过个咨询,王女士在游戏群里借给自称"18岁"的网友3万块,结果发现对方才15岁。想要回钱,结果对方家长反告她诱导未成年人借贷,现在还在打官司呢。
去年有个聪明做法可以参考:广州李先生在借款前要求对方提供学信网信息+监护人视频确认,最终成功要回欠款。具体怎么操作?记住这三点:
说句掏心窝的话,能不借就别借给未成年人!实在要借的话:
最后提醒,现在很多骗子专门冒充未成年人借款,最新骗局是伪造支付宝年龄认证截图。记住,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比面子重要!遇到拿不准的情况,直接拒绝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