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粉丝私信:"不上征信的网贷是不是不用还了?催收说爆通讯录是不是吓唬人?"说实话,这类问题几乎每周都会遇到。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讲讲,那些不上征信的小贷背后藏着哪些你不知道的猫腻,看完你绝对会重新思考"要还吗"这个人生选择题...
我有个表弟去年在某平台借了8000块,看到合同里写着"不上央行征信",就动了歪心思。结果呢?现在他跟我说:"哥,我真后悔啊!"
先纠正个误区:很多朋友以为不上征信的小贷就像"免死金牌",其实大错特错!这类贷款往往有这些特征:
说个冷知识:现在百行征信已经接入1270家机构,很多你以为的"野鸡平台"其实都在这个系统里留痕!
可能有朋友会问:"既然不影响房贷车贷,是不是可以当'老赖'了?"且慢!听我细说:
我整理过37家平台的数据,发现不上征信的小贷平均年化利率达到78%,有些甚至玩"砍头息":
借款金额 | 到账金额 | 合同金额 |
---|---|---|
元 | 7000元 | 元 |
这还没算逾期管理费、违约金这些隐藏收费项...
去年杭州就有个案例,借款人因为3000元欠款被起诉,最终连本带息还了1.2万,还背上了限制高消费令!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记住这5步自救法:
有个粉丝按照这个方法,最终减免了60%利息,成功上岸!
最后问大家个问题:当你借钱的成本超过收益时,这笔钱真的非借不可吗?我见过太多人因为5000块的"小贷"毁掉征信,错失买房机会...
记住:任何贷款都要还,区别只是偿还的方式和代价。与其纠结"要还吗",不如学会科学规划财务。下期咱们聊聊《如何用三张表格摆脱债务危机》,记得关注哦!
(本文数据来源于银保监会官网、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案例,具体情况请咨询专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