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好多粉丝私信,都在问手机App借款是不是真的不需要查征信。说实话,刚开始看到那些"零门槛""秒过审"的广告我也心动过,但仔细研究后发现问题真不少。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里面的门道,特别是要搞清楚到底哪些平台真的不查征信、哪些藏着猫腻,最后还会教大家5招保护征信记录的实用方法。准备好看清这些借款App的庐山真面目了吗?
最近在应用商店随便一搜,能看到不下20款打着"不查征信"旗号的借款App。不过根据我实测的15个平台,发现实际情况分三种:
上周有个粉丝的真实案例特别典型:小李在某平台借了5000元,借款页面明确写着"不查征信"。结果三个月后去银行办房贷,发现征信报告上赫然显示着这笔网贷记录。这就涉及到平台玩的文字游戏——不查征信≠不上报征信。
很多朋友觉得只要不查征信就万事大吉,其实这里藏着三个大坑:
更可怕的是,现在很多小贷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灰名单"。我认识的一个催收员透露,他们内部有个共享数据库,专门记录在多个平台借款的用户,这些人的借款申请会被重点审核。
结合自己5年来的行业观察,给大家总结出这些保护征信的实用方法:
这里特别提醒,很多平台的《用户协议》藏着这样的条款:"授权查询包括但不限于央行征信、百行征信等各类征信系统"。上周帮粉丝看合同时,发现某平台竟然把6家第三方数据公司都写进了授权范围。
除了应急借款时的注意事项,日常更要做好这3件事:
有个银行信贷部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最看重的其实是最近24个月的信用记录。哪怕之前有过逾期,只要最近两年记录良好,贷款审批通过率能提高40%以上。
说到底,手机App借款方不方便是一回事,会不会影响征信又是另一回事。建议大家借款前多问几句、多看几眼,毕竟征信记录就像财务身份证,维护好了关键时刻能省下好几万利息。如果拿不准某个平台靠不靠谱,随时可以私信我帮忙看看,粉丝咨询一直都是免费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