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收到粉丝私信问:"老张啊,我网贷逾期后平台天天打给我通讯录里的朋友,这算不算违法?"哎,这事儿最近可把我朋友愁坏了——小王就因为这事跟公司同事闹得特尴尬。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网贷平台这种"轰炸式催收"到底合不合法?遇到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应对?
现在不少网贷平台在申请时都会偷偷获取通讯录权限。记得去年有个调查显示,87%的网贷App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的情况。更可怕的是,一旦出现逾期,这些联系人就成了催收的"重点关照对象"。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他们这么做真的合法吗?咱们直接看法律条文:
第二十九条清清楚楚写着:处理敏感个人信息应当取得单独同意。那些在用户协议里夹杂的"通讯录授权"条款,很多都涉嫌违法收集个人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明确禁止刺探、骚扰、泄露私人信息。去年杭州就有个典型案例,某网贷平台因频繁拨打借款人亲属电话,被判赔偿精神损失费8000元。
最高法明确将"向债务人以外人员透露欠款信息"定义为软暴力催收。这意味着催收员要是给你通讯录里的人都打了电话,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如果已经遭遇通讯录轰炸,记住这个自救流程图:
有个粉丝按照这个方法操作,3天内就让催收公司停止了骚扰。关键是要保存好通话记录、短信截图、App权限获取证据这三样铁证。
与其事后补救,不如提前预防。这里给大家支几招:
有个小窍门特别管用:在手机设置里开启应用行为记录,这样就能看到网贷App到底在后台读取了哪些信息。
明明违法还要这么做,背后的利益链值得深究。根据某第三方机构数据:
催收方式 | 回款率 | 投诉率 |
---|---|---|
通讯录轰炸 | 68% | 92% |
合法催收 | 43% | 17% |
可见高回报让不少平台选择游走法律边缘。不过随着监管趋严,今年已有23家网贷平台因违规催收被吊销牌照。
如果遇到以下情形,建议直接报警:
最后提醒大家,遇到暴力催收千万别慌。记住老张说的"三要三不要"原则:要保留证据、要主动协商、要法律维权;不要失联、不要以贷养贷、不要口头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