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问我,民间借贷中常说的"月息2分"到底合不合法?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讲讲这事儿。根据最高法院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是受法律保护的。但要注意,这里说的"2分利"如果换算成年利率刚好卡在24%这个关键点上。不过具体到每个案例,还要看合同约定、支付凭证这些细节。下文就从法律规定、实务案例、风险防范三个维度,带大家全面了解民间借贷的利率门道。
咱们先来理清法律规定的三个关键数字:
举个例子,张三借给李四10万元,约定月息2分(即年利率24%)。一年后李四应支付利息2.4万元。这时候如果李四赖账,张三起诉到法院是铁定能拿回本息的。
很多朋友搞不清"分、厘、毫"的换算关系:
这里要特别注意计算方式:
想要利息受保护,合同一定要写清楚这些内容:
去年有个典型案例,老王借给老张20万,口头说好月息2分,但合同只写了"按银行利率四倍计算"。结果法院认定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是4.35%,四倍就是17.4%,比约定的24%少了近7个点,老王白白损失了1万多利息。
如果已经发生纠纷,记住这三步走:
特别提醒:2020年8月修订的《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新增了职业放贷人条款,如果两年内向不特定对象放贷10次以上,可能被认定为非法经营。所以偶尔周转可以,但千万别把这当主业做。
随着移动支付普及,出现了不少新型借贷方式:
最后送大家八字真言:借款有度,立据为凭。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生意伙伴,涉及金钱往来都要按规矩办事。毕竟再好的关系,也经不起利益的考验。关于民间借贷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