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粉丝私信问我:"听说现在签商品房合同可以不看征信,这是真的吗?"这个问题让我回想起三年前陪表弟买房的经历。当时他因为网贷逾期记录差点被银行拒贷,最后开发商竟然拿出了一份特殊的购房合同...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看似神秘的"免征信购房"究竟是怎么回事,这里面的门道可比你想的复杂多了!
先说结论:确实存在不看征信的特殊购房合同,但这里面有严格的适用范围和潜在风险。记得去年某新盘开盘时,开发商就推出过"征信瑕疵客户专案",当时我特意去做了实地调研。
这类合同通常有三大特征:
不过要提醒大家,这本质上属于开发商的促销手段。去年某品牌房企的财务总监私下跟我说,他们项目用这种方式多卖了23%的房源,但后期有7%的客户还是因为征信问题被银行拒贷。
如果你正考虑走这种特殊购房流程,请务必记住这几个要点:
重点查看:
上个月有个案例,某客户轻信小开发商的"免征信"承诺,结果项目烂尾,现在还在打官司呢。
特别注意这两条:
去年有个粉丝就吃了大亏,因为没注意合同里写着"若银行拒贷需3日内全款支付",最后不得不借高利贷补窟窿。
虽然开发商说不用查征信,但银行的风控流程其实分三个阶段:
我认识的一个信贷经理透露,他们项目最终有15%的"免征信"客户在放款环节被卡住。
这种购房方式最适合两类人:
不过要特别注意三个风险点:
建议做好这四步防范措施:
去年帮朋友处理过一起典型纠纷:王先生轻信销售说辞,以为真能绕过征信。结果银行放款前查出他有3笔网络小贷未结清,直接拒贷。开发商根据合同条款要没收10%定金,最后闹到消协才要回部分款项。
这个案例给我们三个警示:
咨询了三位资深房产律师后,他们给出这样的忠告:
最后提醒大家,征信修复才是治本之策。与其走这些特殊渠道,不如早点开始养征信。最近有个客户按我的方法,6个月就把征信评分从450提到680,顺利办下正常利率的房贷。
说到底,买房是人生大事,千万别被"免征信"的噱头冲昏头脑。多问、多看、多比较,做好风险预案,才是真正的买房智慧。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欢迎随时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