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收到粉丝私信问:"申请网贷填错卡号被冻结,平台让我交解冻金,这种情况还要继续还款吗?"这个问题确实让很多老铁摸不着头脑。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讲讲,遇到银行卡号填错导致贷款冻结的情况,借款人究竟有没有还款义务?这里头既有法律门道,也有不少骗子套路,咱们得擦亮眼睛仔细看。
上周刚有个粉丝小张找我诉苦,他在某网贷平台申请3万块应急,结果手滑把银行卡号输错了一位。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平台就发来通知说"因信息不符资金被银监会冻结",要求他往"安全账户"转6000元解冻金。这时候你可能要问了:这种套路是真的吗?
这些案例有个共同点——所有要求提前支付费用的都是诈骗!正儿八经的金融机构,绝不会在放款前收取任何费用。
咱们先搬出《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九条:"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划重点啊朋友们!这就意味着只要钱没到你账上,借贷关系压根没成立。
这时候可能有朋友要拍大腿了:"那是不是说明不用还钱了?"别急,这里头还有门道...
上周三凌晨两点,我收到条语音消息,是个带着哭腔的宝妈。她误信骗子转了"认证金",现在连孩子的奶粉钱都搭进去了。听得我这心里真不是滋味,赶紧给她出了三招:
要是已经转了钱怎么办?赶紧去派出所报案!去年有个案例,当事人及时报警,警方通过资金流向三天就追回了被骗款项。
说到底,预防才是硬道理。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个"三不三要"原则:
最近有个新骗局得特别注意——骗子会伪造"中国人民银行认证中心"的页面,让你上传身份证正反面。记住了!所有需要二次认证的都是坑!
我特意咨询了做经济纠纷的王律师,他反复强调:"只要资金没实际到账,还款义务就不成立"。但有个特殊情况——如果因为你的重大过失导致金融机构损失,可能要承担部分责任。
不过王律师也提醒,现在很多网贷合同藏着"格式条款陷阱",比如约定"电子合同签署即视为收款"。所以签合同前,务必把"支付方式""到账时间"这些条款逐字看清楚。
最后给大家支个绝招——下次填银行卡号时,先拍照再输入,输完别急着点确认,从头到尾再核对三遍。别看这招简单,能避开80%的填错风险。
要是真遇上纠纷,记得收集这些证据:
有这些在手,就算是走法律程序心里也有底。
说到底,遇到问题别慌神,先核实再行动。记住钱没到手不用怕,保留证据是王道。希望各位老铁都能避开这些坑,顺顺利利贷到应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