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粉丝私信问我:"老哥,那些新出的借款app到底靠不靠谱啊?"说实话,刚开始我也拿不准,特意下载了十几个平台挨个实测。今天就把我的踩坑经验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手把手教你辨别哪些平台能碰,哪些要绕道走。咱们不玩虚的,直接上干货!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从去年开始,各种没听过名字的借款app就跟雨后春笋似的往外冒。我研究了下发现主要是这三个原因:
现在做贷款服务的技术门槛降低了,很多公司拿着现成的系统模板改改logo就能上线,就跟开连锁奶茶店似的
95后、00后超前消费观念普遍,应急周转成了刚需,官方统计显示去年短期消费贷同比增长23%
虽然监管严了,但总有平台在合规边缘试探,想着法子钻空子
我拿小号注册了7个平台,结果发现套路多得能写本教科书:
有个平台借1万到账直接扣2000,美其名曰"风险保障金",这不就是穿马甲的砍头息么
有个app默认勾选续期服务,要不是我眼尖,差点就被收了双倍利息
刚逾期1天就接到威胁电话,对方居然能报出我通讯录里亲戚的名字,细思极恐
宣传页写着日息0.02%,实际算下来年化居然超过28%,比信用卡分期还贵
注册完第二天就收到各种贷款推销短信,个人信息倒卖产业链真不是传说
经过这次实测,我总结出五个必查要点:
比如在查资质时,我发现有个平台注册资金才50万,这种体量的公司做信贷业务,风险系数直接拉满。
粉丝小王上个月急用钱,在某个新平台借了2万,结果发现:
"现在每天接催收电话接到手软,早知道就多查查背景了..."小王在电话里声音都在发抖。这种案例真的不是个例,大家千万要引以为戒。
如果确实急需用钱,建议按这个优先级选择:
现在很多银行都有线上快贷,比如建行快e贷、招行闪电贷,年利率普遍在4%-8%之间
像马上消费、招联金融这些持牌机构,年化利率一般在18%-24%
实在要用的话,借款前务必做好背景调查,最好选择有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
根据银保监会最新规定,遇到以下情况请立即停止交易:
上个月有个平台让我先交888元会员费才能提现,这种明显就是诈骗,大家遇到直接举报!
说到底,新口子借款app就像榴莲——有人觉得方便快捷真香,有人被套路扎得满手是血。关键是要学会辨别,牢记三点:查资质、算总账、留证据。如果这篇测评能帮你避开一个坑,我熬夜测试就值了!大家在借款路上还遇到过哪些套路?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咱们一起避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