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需用钱的时候,网贷口子确实像救命稻草,但老话说得好"借钱容易还钱难"。很多朋友病急乱投医,结果掉进套路贷的深坑。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究竟哪些人压根不适合碰这些借钱口子。从征信黑户到月光族,从在校学生到退休老人,这五类人可得把眼睛擦亮了。记住:有些钱借了不是解困,而是给自己套上更沉的枷锁!
银行系统里都流传着这么句话:"征信就是第二张身份证"。如果你半年内有超过3次逾期记录,或者当前仍有欠款未还,那可得听我一句劝——千万别碰网贷口子!这时候申请贷款,就像往漏水的桶里倒水,只会越倒越漏。
去年有个案例,杭州的小张因为两年前助学贷款忘记还,结果申请某平台被拒后,转头找了高炮平台。最后利滚利欠下23万,房子都差点被抵押。所以说啊,征信花了先别急着借钱,老老实实养半年征信才是正理。
现在年轻人流行说"精致穷",但月薪5000要还8000分期的,那不叫精致,那叫作死!建议这类朋友先拿张纸算算:
要是算完发现每月结余不足30%,赶紧把手机里的借贷APP都卸了。我认识个北京姑娘,月入1万2看着不少,但每月要还美容贷、旅游贷、奢侈品分期,最后工资到账10分钟就被划走。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迟早要崩盘。
现在校园贷管得严了,但有些平台换个马甲继续坑人。学生群体最容易中招的三个陷阱:
去年有个大学生论坛的调查显示,62%的校园贷受害者根本不会计算实际利率。这里教大家个简单算法:如果借1万分12期,总还款超过1.3万就要警惕。实在缺钱,宁可找正规银行的学生信用卡,也别碰那些"免息"套路。
这两类人贷款最大的问题是收入证明难搞。很多不正规平台就钻这个空子:
上海的王阿姨就是典型案例,退休后想装修房子,被忽悠着用保单贷款。结果平台卷款跑路,不仅装修钱没了,连交了十年的保险都作废。记住:凡是没放款就先收费的,99%是骗子!
这话可能不中听,但必须说在前头:网贷对赌徒来说就是饮鸩止渴。有个血淋淋的数据:戒赌吧里80%复赌的人,都是从借网贷开始的。这类朋友要牢记:
去年接触过个案例,郑州的货车司机老李,本来已经戒赌三年,偶然看到某平台的广告又陷进去,两个月滚出78万债务。所以说啊,自制力薄弱的朋友,宁可把钱存定期,也别留借款的"后门"。
说了这么多不能借的情况,那真遇到火烧眉毛的时候咋办?别急,这里有几个正道:
最后送大家十六字真言:量入为出、看清条款、留存证据、及时止损。记住,借钱不是坏事,但得借得明白、还得起才行。那些看着"容易借"的口子,往往藏着最锋利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