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不少粉丝私信,上来就问:"老哥,我征信黑了/花了,现在想开餐饮店,这个食品许可证能办下来不?"说实话啊,这个问题还真把我问住了。为啥呢?因为征信系统和食品许可压根不是一个系统的啊!不过仔细琢磨琢磨,这里头还真有些门道,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这其中的弯弯绕绕。
说到这儿,得先给大家理清楚两个概念。征信报告是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管着的,记录的是你跟银行打交道的情况。而食品经营许可证呢,那可是市场监督管理局发的,专门管食品安全的。乍一看,这俩八竿子打不着啊!
不过且慢!现在政府部门都在搞信用信息共享,特别是2019年国务院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指导意见》出台后,各个部门的数据墙确实在慢慢打通。但具体到食品许可证办理环节,目前主要看的还是这三个硬指标:
先说结论:征信不良本身不会直接导致食品许可证被拒。不过啊,这里头有几个特殊情况得注意:
1. 法人代表有重大信用污点:要是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老赖),有些地方的市场监管部门可能会综合考量。去年杭州就有个案例,某餐饮公司因为法人有执行案件,虽然最后证照还是批了,但审批时间多拖了半个月。
2. 涉及信用承诺制改革试点地区:像深圳前海、上海浦东这些地方,现在试行"告知承诺制"。简单说就是申请人签个承诺书就能先拿证,但如果后期核查发现承诺不实,这时候征信问题就可能成为处罚依据了。
3. 需要融资租赁设备的情况:比如你要租商用厨房设备,对方查征信发现有问题,这就会影响设备到位进度,间接导致无法通过现场核查。
根据我这些年帮人跑手续的经验,给大家整理了个实用清单:
要是真遇到工作人员拿征信说事,记住这三点沟通诀窍:
去年帮个粉丝处理过类似情况。他是因为助学贷款逾期上了征信,结果窗口人员误以为是经济纠纷。我们当场出示了教育部免息政策文件和银行出具的非恶意逾期证明,第二天就顺利拿到许可证了。
虽说眼下能办下证来,但长期来看还是得修复征信。这里教大家两个实用方法:
最后提醒大家,现在有些代办机构拿这个当噱头收智商税,说什么"征信不好加急办理许可证",这纯属扯淡!食品许可证的审批流程都是法定的,加急不加急其实没区别,千万别花冤枉钱。
说到底啊,咱们做生意最重要的还是诚信经营。把食品安全抓好了,把客户服务到位了,再配合科学的信用管理,这才是真正的长久之道。关于征信和许可证还有什么疑问,评论区尽管招呼,看到都会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