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问我:“网贷还不上了,他们到底会不会告我啊?”这事儿真不能一概而论,我今天就给大家掰扯清楚,咱们说大白话,不讲法律条文。
先说结论:没有固定的金额门槛!真的不是你想的“欠得少就没事”。前阵子有个案例,有人借了3000块没还,平台照样起诉成功。反倒是有的人欠了十几万,拖了五六年也没收到传票。这事儿关键看平台的操作习惯。
现在市面上平台分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正规军,像银行系、持牌机构这些。他们通常设了个5000块的门槛,超过这个数就真有可能走法律程序。不过还得看具体情况,比如你有没有还款意愿,是不是故意拖着。
第二种就是野路子平台,动不动给你发恐吓短信的那种。他们其实比你还怕走法律程序,因为自己可能都不合法。这类平台主要靠吓唬人,真要起诉的概率反而低——就怕掀开自己的老底。
不管金额大小,平台起诉前都会走流程。首先是短信轰炸阶段,每天几十条提醒;接着人工催收就来了,语气可能不太好;最后才会考虑发律师函。千万别觉得收到律师函就是板上钉钉了,很多都是走个形式。但要是真收到法院传票,那就得重视起来了。
说几个真实案例你就明白了。小刘在花呗欠了8800,拖了14个月,结果被平台起诉,现在工资卡每月自动扣钱。老张更离谱,借了8家平台总共20多万,结果被其中一家欠了2万的起诉了。反而是那些欠得多的平台没动静——人家算过诉讼成本,觉得不划算。
法律后果可不止还钱这么简单。第一道坎就是征信黑名单,现在连坐高铁商务座都买不了票。第二是财产冻结,银行卡、支付宝说封就封。最要命的是成为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老赖,子女考公参军都可能受影响。去年有个老板欠了80万网贷,结果名下的保时捷直接被法院拍卖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首先千万别玩消失!主动联系平台说明情况,现在很多机构可以协商分期。其次要保留所有沟通记录,万一对方有违规催收,这些都是证据。优先处理年利率超过24%的部分,这些在法律上是可以协商减免的。
提醒大家个冷知识:网贷诉讼时效只有三年。就是说如果平台三年内没起诉,之后就不能走法律程序了。但别高兴太早,他们会用各种手段让你"承认债务",比如诱导你接电话说"过阵子还",这样时效就重新计算了。
最后说句实在话,现在经济环境不好,很多平台其实愿意协商。关键是要摆正态度,该还的钱早晚得还。与其每天提心吊胆,不如主动处理。记住,网贷不是高利贷,法律保护的是合法利息部分。实在扛不住就找专业法务帮忙,别自己硬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