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份征信行业报告,数据挺有意思的。现在大家信用分已经不只是贷款能用上了,说句玩笑话,现在连租充电宝都要查信用分!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聊聊这个行业的新变化。
去年全国查信用报告的次数直接突破25亿次,比前年多了快三成。知道这意味着啥吗?平均每天有700万人在查信用记录。现在年轻人是真把信用当钱看,我表妹就常吐槽:"每次用花呗买个奶茶都要纠结半天,生怕影响芝麻分"。
各家互联网公司都在搞自己的信用体系。支付宝的芝麻分现在能用来免押金租车,微信的支付分连医院挂号都能用上。听说有的城市用信用分坐地铁还能打折,信用分现在真成万能通行证了。
以前信用分主要管借钱的事,现在都跨界到生活服务了。最近去厦门旅游,发现共享单车直接刷信用分就能骑走,酒店入住都不用押金了。朋友在杭州租房,房东居然要看他的信用分,说信用好的房租押金都能少交。
企业现在也玩起信用游戏。物流公司用信用分筛选靠谱司机,电商平台给高分商家流量扶持。有个做电商的朋友说,店铺信用分涨了之后,流量真就跟着上来了,比刷单管用多了。
今年征信行业最大的变化就是政策收紧。国家新出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把各种新冒出来的信用评估都管起来了。前阵子有家社交平台搞"颜值信用分"被叫停,说是涉及个人隐私问题。
现在查信用记录要人脸识别+短信验证双保险,有公司违规查询用户信息被罚了800多万。这样管是挺好的,就是有时候自己查信用报告都要折腾半天,上次我就因为手机号换了验证不通过急出一头汗。
今年各家都在拼技术升级。有些平台用上卫星地图,能通过商户周边环境变化判断经营风险。银行的反欺诈系统现在能识别手机充电习惯这种细节,说是突然换充电习惯可能被盗刷。
但问题也不少,有朋友反映自己从没逾期,信用分却突然下降,查了半天发现是某购物平台退货太多被扣分。这种评分规则不透明的情况还挺常见的,有时候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看这趋势,以后信用分的使用场景只会更多。听说有的地方开始试点信用分落户加分政策,出国签证可能也会参考信用记录。但隐私保护这事确实让人担心,上个月还有数据公司被曝买卖信用信息。
现在信用分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建议大家定期查下信用报告,管理好自己的信用记录。毕竟在这个数字时代,信用分某种程度上比存款数字还要重要了。下次点外卖前不妨想想,这单会不会影响你的信用分哦!